浅谈清代圆明园的政治历史地位(上)

浅谈清代圆明园的政治历史地位(上)




“圆明园遗址公园”可以订阅哦™™!

北京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是一座拥有三千余年历史、八百五十多年建都史的文化名城™™。综观世界各国的古都文化™™,虽特点各异™™,但均为该国历史文化的经典名片™™,如埃及之开罗、希腊之雅典、意大利之罗马、英国之伦敦、法国之巴黎等等™™。如果说汉唐威仪在西安™™,南宋气质在杭州™™,那明清的风采无疑就在北京™™。所以“人文北京”的内涵™™,最应突出的应是她的历史文化功能™™,而作为五朝故都的北京™™,其中的皇家文化又是北京历史文化中最大的特点和亮点™™。



清代的圆明园是一个多学科的研究课题™™。其中不仅包括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园林建筑学等™™,也包括高度集权体制下的清代政治制度、宗教祭祀、礼仪风俗、饮食服饰、音乐戏曲、诗词楹联、绘画装饰、以及中外交流、后宫生活、园林管理等诸多方面™™。从广义上讲™™,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以下四个层次:


一是物质文化™™,即由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如三山五园的各种宫殿、园林、山形水系等™™;


二是制度文化™™,即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包括社会经济制度、政治法律制度等™™。如三山五园的军事保卫、祭祀礼仪、太监宫女制度等™™。


三是行为文化™™,往往以民风民俗的形态出现™™,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如清代皇家的饮食服饰、音乐戏曲、宫廷绘画等™™;


四是思想文化™™,即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经过长期蕴育而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是文化内涵的核心部分™™。如清代的君权神授、朕即天下的帝王思想™™,万邦来朝™™,德被四海的宗藩理念等™™。清代圆明园的历史文化™™,可以说涵盖了以上的所有内容™™。



但她却在1860年遭到帝国主义的掠夺与损毁™™,成为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见证™™。因此™™,我们今天系统的研究圆明园™™,是深入了解中国封建文化™™,尤其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政治文化和制度文化的一条捷径™™,历史意义十分重大™™。

如何看待圆明园是与紫禁城互为表里的清代政治中心™™?


一、清代皇家宫殿园林的系统性™™。


先是™™,避暑山庄在建园三百年时™™,提出了“避暑山庄学”™™,并誉其为“塞外京都”和“第二政治中心”™™。接着™™,故宫博物院建院八十周年时™™,院长郑欣淼先生根据故宫建筑、宫廷珍藏和以皇帝、皇权、皇宫为核心的皇家文化™™,提出了“故宫学”™™。近年来™™,有的学者又以圆明园为五朝宫苑™™,提出了“圆明园学”™™,并认为圆明园是清代的“第二政治中心”™™。我觉得以满洲贵族统治的清王朝与以往的汉家王朝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即他有一个由紫禁城、皇城和几十处苑囿、离宫、坛庙及其上百处行宫组成的皇家宫殿园林的大系统™™。其中的政治功能各不相同™™,地位层次也完全不一样™™。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即在“朕即天下”的中国封建社会里™™,不论皇帝走到哪里™™,都是以他为政治中心的™™。


过去™™,古人以紫薇星垣喻为皇帝的居处™™,故皇宫又称“紫禁宫”™™。王维诗“芙蓉阙下会 千官™™,紫禁朱樱出上兰”™™。因此™™,紫禁城系明清两代的政治中心毫无问题™™。但康熙、乾隆二帝亦曾多次表示:“肇建(避暑)山庄™™,为时巡展觐™™,临朝御政之所”™™,“如紫禁之制”™™。而作为圆明园的首位主人雍正帝也声称™™,“朕在圆明园与宫中无异也™™,凡应办之事™™,照常办理”™™。至于嘉庆皇帝则更明言:“朕驻跸圆明园™™,既系紫薇禁地™™。”


这表明™™,在清帝的眼里™™,圆明园、避暑山庄和紫禁城的政治地位及其功能是一样的™™。


二、清代皇家园林作为清帝园居理政的阶段性™™。

虽然在清帝的眼里™™,圆明园、避暑山庄和紫禁城的政治地位及其主要功能是一样的™™。但从今天学者的研究来看™™,清代诸多的宫殿园林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其中随着清代历史的演变™™,各园林之间功能的强弱和兴衰递嬗的变化™™,均有脉络可循™™。如在京师™™,紫禁城虽说始终是大清王朝的政治中心™™,但其余的政治中心™™,顺治时主要是南苑和西苑™™;康熙时除南苑、西苑外™™,还有三山五园中的畅春园和玉泉山的澄心园(后改为静明园)™™;清中后期™™,雍乾嘉道咸五朝™™,除西苑以外则主要是以圆明园为核心的三山五园™™;到晚清同光两朝™™,则主要是西苑和修复之后的颐和园™™。



南苑系元、明、清三代皇家苑囿™™。位于京城永定门外二十里™™,方圆百里™™。昔日的南苑草 木繁茂™™,是野生禽兽动物栖息之地™™。早在辽金时期™™,封建统治者即常到南苑巡幸游猎™™。元朝 正式修建行宫™™,名为“下马飞放泊”™™。明代更名为南海子™™。苑内先后营建旧衙门、新衙门™™,以及桥涵™™,御道等设施™™,并派海户千人驻守™™。明中期以后皇室贵族很少射猎™™,苑囿荒废™™。清顺治帝循元明旧址™™,重加修葺扩建™™,始称南苑™™。


自顺治帝亲政到其去世™™,十年间™™,他于南苑居住的时间每年约有三分之一™™,有时甚至长 达一年™™。顺治帝对南苑行宫的使用™™,主要体现在召见臣工、讨论政务、制定礼仪、编纂书籍以及阅武狩猎等方面™™。顺治九年九月™™,顺治帝在南苑接见了达赖喇嘛™™。自南苑围场建立后™™,顺治帝每年二至三次组织清军行围狩猎™™,练兵习武™™。南苑大阅™™,既是清帝检阅八旗军队演武 练兵的重大盛典™™,也是对清军的一种军事训练™™。

如果说南苑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清初定鼎中原™™,那建木兰围场和避暑山庄的目的™™,就在于联络内外蒙古™™,“绥远固边”™™,最终达到“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的政治目的™™。但随着康熙平定三藩砥定中原和乾隆以后清廷“绥远固边”的目标逐步完成(当然也有自然环境的变化)™™,南苑和避暑山庄也就相继衰落了™™。

但圆明园却与之不同™™,从雍正即位时起™™,经雍乾嘉道咸五朝138年间™™,其始终是与紫禁城互为表里的清朝政治中心™™。如果没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我相信同光宣三朝帝后™™,还是会在此园居理政的™™。

[作者]

何 瑜



【尊龙网站手机下载】